中秋无月同诸子二首·其二
苏辙〔宋代〕
捲衣换斗酒,欲饮月明中。
坐看浮云合,遥怜四海同。
清光知未泯,来岁尚无穷。
且尽樽中渌,高眠听雨风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中秋夜,拿衣服换了一斗酒,想要对酒赏月。
可惜天空浮云密布,遮蔽了那一轮明月,想到四海之内都是如此,心生怜惜。
就算看不到,我也知道月亮的清光没有丧失,还有无穷个来年可以照耀。
暂且将杯中的残酒一饮而尽,听着潇潇风雨声高卧入眠吧。
注释
捲:同“卷”。
四海:指天下、全国。
泯:消灭;丧失。
且:暂且,姑且。
简析
《中秋无月同诸子二首·其二》是一首五言律诗。诗的首联写诗人的行动,他打算在月光下畅饮;颔联表达了诗人的广阔胸怀与对世间万物的同情与共鸣;颈联说自己相信月光不会泯灭,未来的岁月还长得很;尾联展现了诗人的洒脱与随遇而安,以及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享受。全诗格调高迈,意境空灵,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、追求心灵自由的生活态度。
苏辙
苏辙(1039—1112年),字子由,汉族,眉州眉山(今属四川)人。嘉祐二年(1057)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。神宗朝,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。因反对王安石变法,出为河南推官。哲宗时,召为秘书省校书郎。元祐元年为右司谏,历官御史中丞、尚书右丞、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,出知汝州,贬筠州、再谪雷州安置,移循州。徽宗立,徙永州、岳州复太中大夫,又降居许州,致仕。自号颍滨遗老。卒,谥文定。唐宋八大家之一,与父洵、兄轼齐名,合称三苏。 1801篇诗文 831条名句
摸鱼儿·更能消几番风雨
辛弃疾〔宋代〕
淳熙己亥,自湖北漕移湖南,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,为赋。
更能消、几番风雨,匆匆春又归去。惜春长怕花开早,何况落红无数。春且住,见说道、天涯芳草无归路。怨春不语。算只有殷勤,画檐蛛网,尽日惹飞絮。(怕 一作:恨;无归路 一作:迷归路)
长门事,准拟佳期又误。蛾眉曾有人妒。千金纵买相如赋,脉脉此情谁诉?君莫舞,君不见、玉环飞燕皆尘土!闲愁最苦!休去倚危栏,斜阳正在,烟柳断肠处。
最高楼·旧时心事
程垓〔宋代〕
旧时心事,说着两眉羞。长记得、凭肩游。缃裙罗袜桃花岸,薄衫轻扇杏花楼。几番行,几番醉,几番留。
也谁料、春风吹已断。又谁料、朝云飞亦散。天易老,恨难酬。蜂儿不解知人苦,燕儿不解说人愁。旧情怀,消不尽,几时休。
初入淮河四绝句
杨万里〔宋代〕
船离洪泽岸头沙,人到淮河意不佳。
何必桑乾方是远,中流以北即天涯!
刘岳张韩宣国威,赵张二相筑皇基。
长淮咫尺分南北,泪湿秋风欲怨谁?
两岸舟船各背驰,波痕交涉亦难为。(波痕 一作:波浪)
只余鸥鹭无拘管,北去南来自在飞。
中原父老莫空谈,逢着王人诉不堪。
却是归鸿不能语,一年一度到江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