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台
诗经·国风·邶风〔先秦〕
新台有泚,河水弥弥。燕婉之求,蘧篨不鲜。
新台有洒,河水浼浼。燕婉之求,蘧篨不殄。
鱼网之设,鸿则离之。燕婉之求,得此戚施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新台明丽又辉煌,河水洋洋东流淌。本想嫁个如意郎,却是丑得蛤蟆样。
新台高大又壮丽,河水漫漫东流去。本想嫁个如意郎,却是丑得不成样。
设好鱼网把鱼捕,没想蛤蟆网中游。本想嫁个如意郎,得到却是如此丑。
注释
新台:台名,卫宣公为纳宣姜所筑,故址在今山东省甄城县黄河北岸。台:台基,宫基,新建的房子。
有:语助词,做形容词词头,无实义。
有泚(cǐ):鲜明的样子。
河:指黄河。弥(mí)弥:水盛大的样子。
燕婉:指夫妇和好。燕,安;婉,顺。
籧(qú)篨(chú):不能俯者。古代钟鼓架下兽
鉴赏
此诗若按旧说理解,一、二章赋陈其事,第三章起兴以比。诗开篇即夸耀卫宣公建造的新台是多么宏伟华丽,其下奔流的淇河之水是多么丰盈浩瀚。这都是极力渲染卫宣公的赫赫威势和装点门面,也可以看作是姜氏(宣姜)眼中所见,已被宣公的表面现象迷惑了。她本为是嫁过来追求燕婉之好,想过一种郎才女貌、琴瑟和谐的幸福生活的,却不料成了一个糟老头子的掌中玩物。
全诗三章,前两章叠咏。叠咏的两章前二句是兴语,但兴中有赋:卫宣公欲夺未婚之儿媳,先造“新台”,来表示事件的合法性,其实是障眼法。好比唐明皇欲夺其子寿王妃即杨玉环,先让她入道观做女观一样,好像这一来,一切就合理合法了。然而丑行就是丑行,
创作背景
这首诗歌,旧说以为卫人所作,目的在于讽刺卫宣公违背天伦,在黄河边上筑造新台,截娶儿媳。现代有人以为这是一位妇女遭了媒婆欺骗,所嫁非人,因而发出怨词的说法;也有人认为这是一位妇女在婚姻上上当受骗后的谑怨愤懑之辞。
参考资料:完善
1、
姜亮夫 等.先秦诗鉴赏辞典.上海:上海辞书出版社,1998:84-85
2、
王秀梅 译注.诗经(上):国风.北京:中华书局,2015:86-87
3、
(西汉)司马迁.史记.长沙:岳麓书社,1983:288
简析
《新台》是一首四言诗,后世常用“新台”以喻不正当的翁媳关系。全诗三章,每章四句。前两章叠咏,每章前二句是兴语,但兴中有赋;第三章用比法,表现女子新婚生活出现的反差。三章各后两句均以理想和现实的相悖,构成异常强烈的对比,反衬出她郁积已久的怨愤之情,渲染出一种浓厚的悲剧氛围。
此诗对后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社会伦理的认识方面,封建道德的虚伪性,表现在它的“对下不对上”。卫宣公只是一个典型的例子,后来的唐明皇也有“新台”之讥,是另一个典型的例子。正因为如此,这类讽刺诗自有其认识价值。
短文两篇
佚名〔先秦〕
夸父逐日
夸父与日逐走,入日。渴,欲得饮,饮于河、渭,河、渭不足,北饮大泽,未至,道渴而死。弃其杖,化为邓林。
共工怒触不周山
昔者,共工与颛顼争为帝,怒而触不周之山,天柱折,地维绝。天倾西北,故日月星辰移焉;地不满东南,故水潦尘埃归焉。
匏有苦叶
诗经·国风·邶风〔先秦〕
匏有苦叶,济有深涉。深则厉,浅则揭。
有瀰济盈,有鷕雉鸣。济盈不濡轨,雉鸣求其牡。
雍雍鸣雁,旭日始旦。士如归妻,迨冰未泮。
招招舟子,人涉卬否。人涉卬否,卬须我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