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北一枝花 -张哈哈
0:00 / 0:00 (朗诵:琼花)
12
播放列表
   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
  • 0.25x
  • 0.5x
  • 0.75x
  • 1.0x
  • 1.25x
  • 1.5x
  • 2.0x
  • 列表循环
  • 随机播放
  • 单曲循环
  • 单曲播放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桓帝初天下童谣

佚名 佚名〔魏晋〕

小麦青青大麦枯,谁当获者妇与姑。
丈人何在西击胡。
吏买马,君具车,请为诸君鼓咙胡。

译文及注释

译文
小麦青青,大麦已晒得焦枯;谁在田地里收割呢,是媳妇和婆婆。
公公在哪里呢,战场上去攻打胡人了。
官吏买马,准备车具,请让我们为各位出征的人低声地叫苦。

注释
桓帝:汉桓帝刘志(132年—167年),字意,东汉第十位皇帝。
妇:媳妇。姑:古代称丈夫的母亲为姑。
丈人:一作“丈夫”。犹言长老,这里以媳妇的口气而言,指她的公公。
吏、君:均指官吏。
鼓咙胡:形容话梗在喉咙里的样子。
咙胡:即喉咙。鼓,凸出,鼓起。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
创作背景

  据《后汉书》卷103《五行志》载:桓帝之初,天下有此童谣。桓帝元嘉年间,凉州诸羌反叛,南入蜀、汉,东略三辅,延及并州、冀州,大肆烧杀。桓帝命众将平定诸羌,但汉军常常为诸羌所败,于是朝廷大肆征发士卒,麦子等农作物的收割只有靠妇女来完成,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农村男丁被征调一空、生产遭受破坏的情景。

参考资料:完善

1、 王青 李敦庆.两汉魏晋南北朝民歌集: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,2014年:27页

赏析

  这首民谣收录于《乐府诗集》,属“杂曲歌辞”。“杂曲歌辞”是指声调已经失传,无所归属的一些乐曲歌辞。乐府民歌的一个鲜明特点是“感于哀乐,缘事而发。”其思想内容是十分丰富的。这首民谣通过描述桓帝时农作物由妇女收割的社会现实,反映了东汉末年频繁的战争和徭役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痛苦,表达了人民的爱憎。歌谣语句朴素,通俗明白。

  起句“小麦青青大麦枯”,“青”与“枯”点出了时间,即农作物生长和收货的季节,也就是农忙时节。绿油油的小麦还在生长,大麦却已经成熟了。可是谁来收割成熟的庄稼呢?是老妇和村姑。收割本来是一项繁重的体力劳动,应该由青壮男丁来承担。所以,开头两句,尽管没有用一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
简析

  这首民谣真实再现了桓帝时农作物由妇女收割的社会现实,反映东汉末年频繁的战争和徭役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痛苦,表达了人民强烈的爱憎。歌谣语句朴素、通俗明白,以战争中人民群众和官僚贵族的鲜明对比,抨击封建社会的不公平,使人民群众的不满之情跃然纸上。

佚名

佚名

亦称无名氏,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。源于古代或民间、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、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。 6732篇诗文  8601条名句

猜您喜欢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咏贫士·其三

陶渊明 陶渊明〔魏晋〕

荣叟老带索,欣然方弹琴。
原生纳决履,清歌畅商音。
重华去我久,贫士世相寻。
弊襟不掩肘,藜羹常乏斟。
岂忘袭轻裘,苟得非所钦。
赐也徒能辨,乃不见吾心。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自祭文

陶渊明 陶渊明〔魏晋〕

  岁惟丁卯,律中无射。天寒夜长,风气萧索,鸿雁于征,草木黄落。陶子将辞逆旅之馆,永归于本宅。故人凄其相悲,同祖行于今夕。羞以嘉蔬,荐以清酌。候颜已冥,聆音愈漠。呜呼哀哉!

  茫茫大块,悠悠高旻,是生万物,余得为人。自余为人,逢运之贫,箪瓢屡罄,絺绤冬陈。含欢谷汲,行歌负薪,翳翳柴门,事我宵晨,春秋代谢,有务中园,载耘载籽,乃育乃繁。欣以素牍,和以七弦。冬曝其日,夏濯其泉。勤靡余劳,心有常闲。乐天委分,以至百年。

  惟此百年,夫人爱之,惧彼无成,愒日惜时。存为世珍,殁亦见思。嗟我独迈,曾是异兹。宠非己荣,涅岂吾缁?捽兀穷庐,酣饮赋诗。识运知命,畴能罔眷。余今斯化,可以无恨。寿涉百龄,身慕肥遁,从老得终,奚所复恋!

  寒暑愈迈,亡既异存,外姻晨来,良友宵奔,葬之中野,以安其魂。窅窅我行,萧萧墓门,奢耻宋臣,俭笑王孙,廓兮已灭,慨焉已遐,不封不树,日月遂过。匪贵前誉,孰重后歌?人生实难,死如之何?呜呼哀哉!
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己酉岁九月九日

陶渊明 陶渊明〔魏晋〕

靡靡秋已夕,凄凄风露交。
蔓草不复荣,园木空自凋。
清气澄余滓,杳然天界高。
哀蝉无留响,丛雁鸣云霄。
万化相寻绎,人生岂不劳?
从古皆有没,念之中心焦。
何以称我情?浊酒且自陶。
千载非所知,聊以永今朝。
2025 333诗词古文网 | 诗文 | 名句 | 作者 | 古籍 | 纠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