译文
陈际泰,字大士,临川人。他家境贫寒,无法拜师求学,也没有书可读,时常从邻居家孩子那里借来书籍,避开人群偷偷诵读。他从堂兄那里得到一本《书经》,书的四角已经磨损得看不清字迹,并且没有标点句读,他凭借自己的理解去区分词句,最终领悟了书中的意思。十岁时,他在外祖父家的药箱里发现了《诗经》,便立刻拿走并快步离开。父亲看见后非常生气,责令他去田里干活,他却把书带到田里,坐在高高的土堆上吟诵,从此终身不忘。过了很久,陈际泰回到临川,与罗南英等人凭借八股文闻名天下。他写文章非常敏捷,一天可以写二三十首,前后所写的文章加起来达到上万首。在读书人应试的课业方面,没有人能比得上陈际泰的丰
予再莅吴将四载,欲访姑苏如未果。丙子五月廿四日,雨后,自胥江泛舟出日晖桥,观农夫插莳,妇子满田塍,泥滓被体,桔槔与歌声相答,其劳苦殊甚。
迤逦过横塘,群峰翠色欲滴。未至木渎二里许,由别港过两小桥,遂抵如下。山高尚不敌虎丘,望之又一荒阜耳。舍舟乘竹舆,缘山麓而东,稍见村落,竹树森蔚,稻畦相错如乡。山腰小赤壁,水石颇幽,仿佛虎丘剑池。夹道稚松丛棘,薝葡点缀其间如残雪,香气扑鼻。时正午,赤日炎歊,从者皆喘汗。予兴愈豪,褰衣贾勇如猿踏而上。陟其巅,黄沙平衍,南北十馀丈,阔数丈,相会即胥台故址也,颇讶不逮所闻。吾友汪钝翁《记》称:“方石中穿,传为吴王用以竿旌者”。又“矮松寿藤,类一二百年物”。今皆无有。独见震泽掀夭陷日,七十二峰出没于晴云皛淼中。环望穹窿、灵岩、尧峰诸山一一献奇于台之左右。而霸业销沉,美人黄土欲问夫差之遗迹,而山中无人能言之者,不禁三叹。
从山北下,抵留云庵。庵小,有泉石,僧贫而无世法酌泉烹茗以进。山中方采杨梅,买得一筐,众皆饱啖,仍携其馀返舟中。时已薄暮,饭罢,乘风容与而归。
待行者,幼子筠、孙韦金、外孙侯晸。六日前,子至方应该北上,不得与同游。赋诗纪事,怅然者久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