官况
虞俦〔宋代〕
流落经年别,平安只信通。
宦情元自薄,春色为谁浓。
抚字愁眉上,青红醉眼中。
著诗无好语,还往负筠筒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在外地漂泊已经许多年了,平安的消息只能通过书信来传递。
我做官的志趣本就淡泊,眼前的春色是为了谁而一片浓艳呢?
是为了抚平我愁眉上紧锁的川字吧,这片红绿交映的春光映入眼中,让人心神陶醉。
我想写一首诗,来怀念这段时光,却想不出好的句子,写成的诗句,只好丢到了竹筒中。
注释
经年:经过一年或若干年。
宦情:做官的志趣、意愿。
简析
《官况》是一首五言律诗,此诗表达了诗人漂泊异乡多年的愁绪与无奈。他虽与家人书信相通报平安,但宦情淡薄,春色虽浓却无人共赏。诗人愁容满面,醉眼朦胧中处理政务,内心苦闷。著诗亦无佳句,往来应酬皆感负累,透露出深深的疲惫与无奈。全诗情感真挚,反映出诗人仕途不顺、漂泊无依的心境。
虞俦
虞俦,生卒年月不详,字寿老,宁国(今属安徽)人。南宋政治家,文学家。隆兴初进人太学,中进士。曾任绩溪县令,湖州、平江知府。庆元六年(1200)召入太常少卿,提任兵部侍郎。工诗文,著有《尊白堂集》24卷,清修《四库全书》收录其部分诗文。如其词《满庭芳》:色染莺黄,枝横鹤瘦,玉奴蝉蜕花间。铅华不御,慵态尽欹鬟。 899篇诗文 4条名句
游沙湖
苏轼〔宋代〕
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,亦曰螺师店。予买田其间,因往相田,得疾。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,遂往求疗。安常虽聋,而颖悟绝人,以纸画字,书不数字,辄深了人意。余戏之曰:“余以手为口,君以眼为耳,皆一时异人也。”
疾愈,与之同游清泉寺。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,有王逸少洗笔泉,水极甘,下临兰溪,溪水西流。余作歌云:“山下兰芽短浸溪,松间沙路净无泥,萧萧暮雨子规啼。谁道人生无再少?门前流水尚能西!休将白发唱黄鸡。”是日剧饮而归。
古人谈读书
朱熹〔宋代〕
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,是知也。敏而好学,不耻下问。默而识之,学而不厌,诲人不倦。我非生而知之者,好古,敏以求之者也。学如不及,犹恐失之。吾尝终日不食,终夜不寝,以思,无益,不如学也。(出自《论语》)
余尝谓读书有三到,谓心到、眼到、口到。心不在此,则眼不看仔细,心眼既不专一,却只漫浪诵读,决不能记,记亦不能久也。三到之中,心到最急。心既到矣,眼口岂不到乎?(来自朱熹)
秋思
陆游〔宋代〕
利欲驱人万火牛,江湖浪迹一沙鸥。
日长似岁闲方觉,事大如天醉亦休。
砧杵敲残深巷月,井梧摇落故园秋。(砧杵 一作:衣杵)
欲舒老眼无高处,安得元龙百尺楼。